当夏浔重新受到皇帝宠信的消息传开后,二皇子派更是大为沮丧。前段时间太子派内讧,很是让他们看了场笑话。结果这场官司打到最后,却招惹了纪纲那条疯狗,以前就有仇,现在的仇结得更深了,陈瑛发现锦衣卫竟然暗暗盯起了他的梢。
唯一值得庆幸的是,太子派的中坚力量杨旭好像坐了冷板凳,朱高煦趁着这个机会正大肆收买人心,夏浔复出的消息不啻给他当头一棒。而且朱高煦在军中的亲信告诉他,皇帝对张辅独自负责安南战事有些不放心,似乎有意再派一员大将,得到这个消息他就更紧张了。
数遍整个大明,有资格坐到张辅上头的还有几个人除了丘福唯有杨旭而已,杨旭于此时复出,莫非就是要派杨旭征讨安南的先兆浙东,辽东,都叫杨旭经略过了,现如今唯有西边和南边,杨旭还没有插过手,再让他去南边打几年仗,又培养出一批太子系的官员出来,那还要不要别人活了所以,如果皇上有意再派大将,必须得把这个机会抢过来。
陈瑛的法子就是:主动制造流言如果皇上确实有这个意思,我先行叫破。如果皇上没有这个意思,也让他因此不再产生这个想法。这不是性格的叛逆问题,而是一个皇帝的权威绝对不容质疑和动摇的问题。
陈瑛的揣摩很准,对帝王心术的揣摩也确实准确,这个谣言也顺利地通过锦衣卫秘密报告到了皇帝的案前,但是朱棣也确实没人可用了。帅弱而将强,必定军心不一,如果那样,还不如让张辅放开了打,根本别派人去。
可要派个能镇得住英国公的人,满朝上下除了淇国公和辅国公真的是没有别人了。朱棣心意未定,外面已经传得有鼻子有眼,确实令他非常不快,他最初的打算,的确是想派杨旭去,只因听到这个传言,便改了主意,想派淇国公丘福坐镇安南。
可他反复思量,又想起了丘福在浙东剿倭失利的事来,丘福跟着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,对丘福的统兵能力他还是相信的,但是经由浙东剿倭的失败,他认定了丘福擅长的只是北地作战,连江南水乡这种地形下的仗,丘福都打不好,安南那边的地形比江南更加复杂,他能适应得了么
反观杨旭,江南辽东,每到一处,无论政治经济军事,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,而打安南是军事与政治同步进行的一种特殊战斗,他在安南图谋甚大,不容有失,杨旭就成了他心目中的最佳人选。
因此反复思量之下,朱棣还是决定,派杨旭去安南。
朱棣沉思着,最终拿定了主意,抬头看了一眼,问侍候在一旁的郑和:“大报恩寺的主殿已经建好了”
郑和也是大报恩的主持监建官员之一,虽然他不常去,工程进度他是知道的,连忙答应一声,朱棣便道:“你和杨旭准备一下,朕明日去大报恩寺正殿,祭奠皇考”
郑和听了暗暗诧异,心道:“皇上刚刚去孝陵祭过了先帝和马娘娘的合葬陵墓,怎么又要去大报恩寺再作祭奠”
可这话他当然是不能说出来的,连忙答应一声,匆匆赶去安排了。
第728章意图安南
大报恩寺的主体建筑群已经完工,听说皇上要来此祭奠先帝,工部黄侍郎与刘玉珏等人立即组织人马,对已经完全修建完毕的几座正殿进行彻底打扫,外围施工也暂时停止,主要进入道路清扫戒严,清场。
随后,大批内侍从皇宫赶来,对这几座大殿再度进行布置,佛龛香炉布缦无一处不检查到,然后退出正殿,在外面侍候,紧接着从金陵各座佛寺召集来的有道高僧云集大报恩寺,在金碧辉煌的宝刹内蒲团安坐,面前摆着木鱼钟馨,一个个大红袈裟,宝相庄严。
最后,郑和与辅国公杨旭联袂赶到,也不知杨旭对郑公公说了句什么,郑公公点点头,便在殿外站定,辅国公杨旭则手捧一个盖着红绸的盒子独自进了正殿,过了一阵儿出来,已是两手空空。而这座正殿所有的窗户门扉,除了正门,已被他全部钉死,并当众传出命令,这座正殿,从此以后再不许任何人进入,违者格杀勿论
外面侍候的内侍和僧侣们凛然称命,心中不觉奇怪,不知这祭祀祖先,如此光明正大的事儿,为何搞得这般诡秘,但是事涉天子,自然没人敢乱嚼舌头。
等朱棣摆驾大报寺后,便单独进入了正殿,门扉立即合拢,里边不须一人陪侍,门户左右,却是辅国公和郑公公站在那
锦衣夜行第233部分阅读
-